IQOS资讯网

女士烟?不妨换个玩法!

前段时间,《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在中国大陆上映。此前该片在中国台湾及香港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上映时便赚足眼泪,在台湾市场获得3.4亿票房,约合5300万人民币,是去年台湾最卖座的华语片。作为台湾地区3018年的票房冠军和票房黑马,上映之前业内对《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预期票房是3亿左右。毕竟它是部翻拍片,也没有大咖或流量撑场。

如此强的“催泪弹”来到内地,自然也是吸引了不少观众进电影院放肆“大哭”,3月14日在内地上映7天后,迅速突破5亿,猫眼预测票房能达9.86亿。但是随着该电影口碑的下降,票房却持续走高,这与电影的推广有着很大的关系。

“情感驱动话题,话题制造声量,声量引导消费”

伯乐营销CEO张文伯曾对此类营销方式做过这样的解释。电影即商品,在张文伯的独特销售主张里,卖点最终落到情感二字上:每一部影片都有一个具象的情感爆点,正是这一连串的共鸣点,吸引都市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走进电影院。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宣传,落脚点放在了“哭”

先是大力宣传其在台湾的票房效应,然后把重点放在了触动女性观众内心的情感爆发点。上映后再按照《前任》在抖音平台上发布“哭到撕心裂肺”视频引发的观影热潮,也有不少“观后痛哭”视频被放在上面。

总而言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观后口碑差,但是在营销手段上的确成功了。台湾电影以情怀、青春、共情、励志为主,营销也更偏向这类话题的二次发酵,所以还是有自己的一套套路的。

烟草产品也不妨试试情绪推广

其实对情绪营销更受用的是女性消费群体,面对女性消费群体,感性元素更能吸引她们。“情绪营销”本质上是我们所熟知的“情感诉求”广告营销手法的升级,相对于常规的“情感诉求”,“情绪营销”则更针对目标群体最原始、直接、冲动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情绪营销对公众形成的仪式感与情感共鸣,永远比电影内容营销来得直接,“催泪-纸巾-去电影院哭”形成一条以情绪为源头,最终促成观影消费的反应链。

随着女性在消费市场所占到的主导力量被越来越多行业重视,在卷烟产品市场,也开始推出一些专门针对女性消费群体的产品,无论是外包装还是口感都明显针对女性,但是女性用烟在市面上激起的水花并不是很明显。那么女性用烟在推广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类似于电影的“情绪营销方法”。

每当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时候,各大电商就会纷纷打情感牌来吸引消费者。例如在淘宝将三八妇女节称为“女王节”,并举行电商促销狂欢活动,折扣力度仅次于“双十一”。

为什么“女王节”更容易受到女性消费者的欢迎,因为在如今的社会中,女性已经开始扮演多种社会角色,所以需要重新定义现在女性的现状,“女王”无疑很贴切了形容了当代女性的心理诉求。

女性用烟也是如此,在推广女性用烟时,不妨从情绪上面下手,先从情绪方面引起消费者的心理共鸣,例如女装步履不停的广告文案就非常具有情绪煽动性: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你看报表时,白马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