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标审批大背景下,争论“通配”意义已经不大,应该更多是坚决拥护国标,沉心在标准下做好产品品质方为业界所聚焦,也才是新时代的“新规则”。
通过国标,代表通过中烟的最严审核与考验,就是一个市场的标准。更多的通配概念,已经不是争论这个历史的问题,而是直面未来市场消费者接受度,看通过国标的产品,谁更受消费者所欢迎。何况,市场不应该集中化,更应该是多元选择化,打破不平衡竞争,促使全国化跨区域,甚至跨国化的发展,构建新时代中国电子烟的“统一大市场”。
这几天雾化新势力看到行业都在讨论一个问题,说目前通过国标审批的31个品牌中,有通配的电子烟竟然过了国标,很是不解。
(通配为何被一直咬住不放?)
一时间,媒体争锋相对。有人说,通配有50%店主都不同意,只有20%的店主认为无所谓;也有人说,通配不在于这个形式,而更应该关注安全性,如果安全没问题,就不应该太聚焦通配的问题。
(通配,反映到行业,要重视自主研发)
在此,想谈一个观点就是,“通配”问题焦点是,尊重研发与知识的原创,及市场有序价格竞争之问题。但其实在中国制造里面很多是授权代工。也许只要产品是符合国标,是安全健康,都将是合格的产品,可以入市。
当然有一点要肯定的是,更强的中国制造必定靠自主制造品牌,而不是靠代工。事实上,表面上的“国外大牌”,很可能是中国制造,全部来自中国代工厂。就如半导体这块,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合计占有全球芯片代工市场74.2%的份额!此也正看出,为何中国这些年一直在强调“自主制造”!而电子烟界,虽然很多工厂都代工海外电子烟(如全球95%电子烟都是中国代工,像深圳宝安至少聚集着四五百家电子烟代工厂),但也在从电子烟OEM服务向ODM服务转型升级!
(代工一直在制造业存在)
其实通配能过国标,这个在国家烟草局技术审批细则都点出了态度,就是允许通配的存在,只是当时用词并不是用“通配”,而是“适配”。
记得当时,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官网发布了《电子烟产品技术审评办事须知》,里面提到了关于“适配”的处理细节。
文字中提到:“新增全新烟弹或烟具产品的申请时,需填报与其适配的产品。适配产品可选择自有产品或非自有产品。适配产品若为自有产品,且已完整填报申请资料并保存,可直接在适配产品列表中勾选该产品项。如适配产品也是待申请的新产品,则需按步骤先填报适配产品的所有申请资料并保存,然后继续完成主报产品的其余申请资料。选择非自有产品作为适配产品时,还需上传该产品被许可适配的授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