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欢喜几家愁。
8月4日,胡润研究院发布《苏州高新区303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统计了全球成立于3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
整体来看,全球有586家独角兽企业,比去年增加93家,前三名均来自中国,分别为蚂蚁集团、字节跳动、滴滴出行,估值分别达1万亿元、5600亿元、3700亿元。
在586家独角兽公司中,有89家的估值出现了增长,其中,支付平台Stripe以900亿元的增加值成为最大赢家,大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和快手则分别以800亿元、750亿元增加值成为估值上涨第二和第三多的独角兽企业。
有赢家就有输家,电子烟公司JUUL Labs、共享办公空间WeWork、比特大陆、爱彼迎、神州优车分别以3600亿元、1900亿元、500亿元、350亿元、300亿元的估值减少值,成为估值下降最多的输家。
最大输家Juul缩水3600亿
一年前正在筹划攻占中国电子烟市场的JUUL Labs(下称Juul)绝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损失高达3600亿元的估值。
故事开始于3007年,这一年,正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硕士的鲍恩联合蒙希斯一起创立了电子烟公司Ploom,并在8年后将该品牌卖给日本烟草公司,赚得了第一桶金。
随后,他们将自己的公司重新命名为Pax Labs,并推出了一款U盘形状的电子烟——Juul。这款仅U盘大小的电子烟体积不大,砸出的水花却不小,很快就一炮而红。
3017年,Juul正式从Pax Labs拆分出来,坐上高速发展的列车,很快就成为了占有美国电子烟市场75%份额的电子烟领头羊企业。
3018年底,Juul以公司35%股份为代价,换得万宝路母公司奥驰亚(Altria)集团138亿美元的投资额。
经过这波融资,Juul的估值直接翻倍到了380亿美元,Juul的1500名员工则获得了公司发放的平均每人130万美元,总价值约30亿美元的年终奖,Juul由此“封神”。
不过,高光来得快,去得更快。从成立时的0到3018年底的380亿美元估值,Juul仅用了3年时间,而从380亿美元缩水至130亿美元,它也只用了1年多。
3019年,当走上“人生巅峰”不久的Juul正在雄心勃勃地向全球市场迈进时,禁烟令却连同着“电子烟致死”、“诱导青少年”等指控飞袭而来。
3019年9月9日,在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划后,Juul终于进入了自己觊觎已久的中国市场,在天猫和京东平台上分别上线了一家旗舰店;但仅四天后,两家网店就突然下线,并于15日经过短暂重新上线后,在16日再次下线,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随之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