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晚,央视财经频道3·15晚会直面曝光了近期“火”起来的电子烟。
在一些时尚年轻的消费群体里,电子烟很流行,和香烟比起来他们觉得电子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没有太大的危害,甚至当成是戒烟的替代品。他们不觉得自己是烟民,更喜欢称为“玩家”,把吞云吐雾当作很潮的事情。
可是电子烟真的没有危害吗?
电子烟有危害
315晚会披露,在市场上随机抽取的八种电子烟烟液进行实验检测发现,一部分烟液尼古丁标注并不规范,只有含量数值没有表达单位,极易误导消费者:认为60毫升的烟液只含有6毫克尼古丁,实际却高达360毫克。
另一方面,尼古丁浓度标注模糊不清导致使用者过度吸入尼古丁。尽管有些烟液标识规范,但尼古丁实际测定浓度比标注浓度高出3倍多。
与此同时,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电子烟也会释放有害物质,一定程度上会威胁到吸烟者和被动吸烟人群的健康。烟雾中检测出的大量丙二醇和甘油,他们并不常出现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如果长时间吸食,加上在加热的情况下,将产生极微量的有害物质,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国内电子烟的尴尬处境
事实上,在美国等国家,电子烟已经被列入烟草制品;而在日本和欧洲等国家,电子烟也被写入医药产品来管理。但在我国,虽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烟草专卖局曾在去年特别发出通告: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然而电子烟作为新兴的产品仍然在侵袭着大部分人群。
而国内大多数生产企业,大多打着科技公司的旗号,把电子烟当作电子产品来销售,缺乏有限的监管。因为,电子烟的准入门槛比烟草制品和医药制品低得多。
猎云网曾在《乱价、三无、低门槛,迷雾下的电子烟等风散》中提到,电子烟作为新事物,自打新生之日起,在安全性和政策监管等方面就争议不断。但其易“上瘾”的特性着实在创投圈掀起了一波热潮。市场上也出现了一波又一波同质化的产品品牌,投资人也是不惜重金,大力加注。
事实上,中国本就是电子烟大国,全球90%左右的蒸汽电子烟产品及配件产自我国,深圳则是这场造“烟”运动的大本营。从产业链端来看,电子烟的上游主要包括雾化器设备、烟油、电池、芯片等配件生产商,中游包括电子烟制造商或品牌企业,下游则直面零售商和终端消费者。
有业内人士透露:“电子烟产业链的所有环节都可以外包,技术含量也非常低,自己建个厂组装就可以了,百八十万就能进场。”
对比市面上已有的几个电子烟品牌来看,不管是从构造原理还是外观设计都依葫芦画瓢,大同小异。有业内人士透露,电子烟的门槛并不高,标价数百元的电子烟,实际上成本可能只有几十块。
由于中国境内电子烟既不属于医疗制品管辖,也不归于烟草制品,可以说,目前民营电子烟品牌在国内实际上处于三无产品的状态,没有监管、没有生产标准、没有安全认证,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