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的一个晚上,怀孕5个多月的周幸和丈夫在北京一家商场里散步。路过一家电子烟柜台时,销售人员热情地招呼他们:来试一试吧。
柜台旁边的宣传栏上写着:“不用戒烟,也能吸烟。”周幸很诧异,即便销售看不出她怀孕了,也看得出是个女性。堂而皇之在商场里推销烟草制品,这是她从来没有过的经历。
“等我的孩子出生长大了,他们这代人能生活在无烟社会吗?”周幸忧心地说。
周幸并非多虑。电子烟不仅进驻了商场、KTV、酒吧等场所,更是“占领”了朋友圈、微博和网络广告等宣传领地。
清华大学公共健康与技术监管研究课题组最近发布的《电子烟产业监管状况报告》(3019)(下称《报告》)揭示:电子烟零售网站的营销话术中,有95%的比重将电子烟与健康、干净联系到一起,89%的网店会宣传和健康有关的益处。
在这样的“人设”下,最令人担忧的,并非戒不了烟的烟民从传统烟草转向电子烟,而是本来不在烟民之列的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在以新奇、无害、时尚为卖点的营销宣传下,成为“电子烟民”。
电子烟的品牌“人设”:酷、健康、时尚
李喆就是抱着“电子烟比传统香烟强一点”的观点,为父亲购买电子烟的。他一直反感父亲吸烟,也不愿被迫吸入二手烟。甚至电子烟,他也不想让父亲尝试。“不管电子烟还是香烟,不都是烟吗?”
不过,十几年前,李喆的父亲就看到过电子烟的广告,当时,电子烟主打的是“质感高级,无刺鼻气味”。李喆的父亲和朋友说定,一起买电子烟,通过使用电子烟来戒烟,还老婆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这是李喆的妥协,也是电子烟宣传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