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OS资讯网

一个营销人眼中的电子烟江湖

前言:本文大篇幅成稿于“断电”之前,笔者从中立视角解读,文中内容如引起同业不适,请多海涵。

3019年是“小烟元年”,也是“仅此一年”,面对线上封禁,线下围剿,政策待出的情势,笔者出于对产品的喜爱,对实在做事企业家的尊重,对于一些“我认为”的可能性,如下复盘。

关于产品

不久前,跟我的一位酒水行业前辈吃了顿便饭,席间老大哥问我,你觉得电子烟未来可能成为什么状态,我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啤酒!抛开最敏感的政策影响不议的话,这里面还有两个实际问题:谁能有实力做?为什么其他属性不合适?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接下会在电子烟品牌真正的对手做解释,而就第二个问题,我想从几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小烟时代,的确没有什么技术壁垒,我曾经比较过若干款的换弹与一次性产品,更加专业的老玩家或资深供应链人士会从电池、雾化结构、材质工艺去区分上手优劣,但消费者所见即所得——外型同质化比比皆是,光从这一点来看,工业化流水产品的痕迹非常清晰,而口感如果不是从业者或者电子烟粉丝的话,不直接对比根本感受不出来此薄荷与彼薄荷到底有何差异,就像同样摆上一杯燕京、哈啤、崂山,如果都是纯生的话,亦很难有人能明显区分;

其次,消费升级,从一次性到换弹,从入门到产生粘性,我认为更多是从工业啤酒到精酿啤酒的过程,不是从二锅头到茅台的过程,口粮酒是大众消费行为,电子烟如是,绝大多数国内消费者转大烟雾的学习成本与使用成本都过高了;

再次,是渗透的问题,如果做联合营销,从出货量到复购率,从渠道覆盖到流通速度(暂且不淡旺季带来的影响),仅单一的市场价值就放大了若干倍,「小烟产品靠口碑传播形成自成一派的消费者忠诚度」的说法,就目前的所谓千烟大战来看,完全是天方夜谭,不同行业的对比不一定科学,但电子烟快消品的属性,笔者个人是十分笃定的。


关于营销

目标决定模式,模式决定策略,我已知的可能为数不多的品牌方,有的真心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一会儿是拥抱资本融资套现,一会儿是稳中有赚步步为营,一会儿是配合主线成为副线产品,主观意识不清,就开始「拿来主义」:A家这么做、B家那么做,那我家怎么做,后来发现A家B家原来也是拍脑袋来的,那就开发出一套5、6年前都被摒弃的玩法,比如店中店,比如微商,比如合伙人,比如种种... 目标不清晰,模式不确定,策略就成了变相透支,一款高毛利的产品最终什么也没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