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行业人士倾向于投入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怀抱”。行业人士认为,龙头企业不怕监管,但害怕“不知道还能活几天的不确定性”。
2020年受疫情影响,电子烟行业却迎来强力反弹,线下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业内观点认为,行业正进入“中场战事”,有实力参与下半场竞争的可能不超过10个头部品牌。
(本文首发于2021年4月15日《南方周末》)
在消费市场上,没有什么比成瘾品更稀缺、更赚钱的生意了。
人们很难想象,在电子烟不足笔管长的烟杆里,仅加入约1.9毫升添加尼古丁的烟油,就能在雾气缭绕间撑起全球数百亿美金规模的“蒸汽”生意。
更令人惊讶的是,尽管电子烟于2005年诞生在中国,深圳出口的电子烟占全球市场90%的份额,但在国内却始终处于“没上户口”的真空地带——电子烟属于普通消费品、烟草制品还是药品,归哪个职能部门进行监管,一直没定论。
如无意外,监管的重锤即将落下。2021年4月22日,由工信部、国家烟草专卖局起草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将截止征求意见,附则中拟增加一条: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这意味着,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或将正式“入法”,参照传统卷烟进行监管。
此前,公共卫生界认为,让烟草主管部门监管电子烟,会给本就艰难的控烟工作带来更大挑战。想要遏制电子烟大流行,最好的方式是“全面禁止电子烟在市场流通”。(详见2021年4月3日南方周末《谁该监管电子烟?工信部征求意见稿引争议》)
2021年4月中旬,电子烟被“收编”前夜,南方周末记者走访了深圳市多家电子烟生产企业。相较于控烟派,行业人士对征求意见稿大多持“欢迎”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规可能给行业带来短暂“阵痛”,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将利好头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