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传统烟草企业、互联网企业、风投企业争相入局电子烟产业,国内井喷式地涌现出一批电子烟品牌。在资本大量涌入时,鱼龙混杂的电子烟产品涉嫌虚假宣传、对身体有害等诸多争议却从未停止。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已着手加强对电子烟产业的规范和管理。与此同时,电子烟相关标准也已进入批准阶段,未来或将终结电子烟的“野蛮生长”状态。
多方入局
在趋冷的创业环境中,电子烟却燃起新的热度。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四年内,每年平均新增电子烟企业超过1000家。今年4月,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在微博披露了其与锤子前高管彭锦洲共同创立电子烟品牌——小野电子烟,再次将电子烟话题拉进公众的视野。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电子烟产业投资案例超过35笔。不过,其中大部分公司获得的融资在5000万元以下。有消息称,今年7月,小野电子烟已经完成了3000万元左右的融资;9月,魔笛MOTI、灵犀、YouMe、NUT也相继获得融资。
在此背景下,电子烟产业链迅速形成。广发证券(000776,股吧)发布的报告显示,电子烟产业链包含上游原材料企业、中游电子烟设计制造企业以及下游销售企业。
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副会长林汉钟表示,市场上常见的电子烟主要分为雾化类电子烟和加热不燃烧类电子烟。事实上,目前国内电子烟市场规模较小,渗透率较低。据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统计,去年国内电子烟消费市场规模为40亿元,国内电子烟销售量仅占其出口的14%左右。由此可见,我国电子烟行业仍以出口为主。
随着近年来国内电子烟消费人群的增长,电子烟产品开始回流国内市场。“在人们印象中,电子烟是暴利行业,利润空间大。面对全球34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如果利润率能保持在40%左右,这将是一块巨大的利润蛋糕,这也是今年电子烟市场入局者众多,并且深入开发国内市场的原因。”林汉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