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烟出海这个话题,已经被行业讨论的足够多了。上到烟油巨头,下到各种电子烟作坊,不少都在试图更多关注海外市场。
但在出海热背后,格物发现,许多此前生产开放式设备“精工”发热芯、油仓、滤嘴等产品的小工厂、小作坊,正在试图转型生产低价位一次性小烟;许多之前做电子烟周边产品的五金作坊,却又在转型生产“精工”发热芯。
所谓的“精工”发热芯,事实上就正品开放式设备雾化芯的仿制品。首先明确一点,格物最前线坚决反对任何造假贩假行为。
这一说法诞生于大烟雾时代,由于正品设备往往前期设计研发投入巨大,但市场大盘有限,所以单价往往极高;由于其仿制难度并不高,往往几分之一的价格就能提供基础的体验,所以早期玩家并不会冠之以“假货”之名,而是称其为“精工”。
毫无疑问,新政出台之后,海外市场巨大的机遇和利润正在诱导电子烟行业产生变革,对准备出海的电子烟品牌方而言,也正在面临全新的挑战。
上岸才是正道
“做精工吧,也有讲究,要赌的”,一位业内知情人士这样说道。
所谓造精工的“赌”也就是赌这个产品会不会火,他表示,做精工,就得吃“第一口饭”。
他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在某开放式设备大厂刚刚研发出新产品的时候,有小厂就通过”内部渠道“拿到了详细的产品信息和实物。拿到实物后,该小厂迅速对该产品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几天后就拿出了该产品的“精工”仓和“精工”发热芯。
他表示,当时那个小厂实际上就是在就赌这个产品会火。后来果然不出所料,这个产品一炮而红,在国内和东南亚市场都取得了不俗的销量。而该小厂的精工配件几乎做到了与正品同时上市,一下就赚得盆满钵满。
但精工就是精工,要想卖得好就得把成本压到最低,这样一来,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保证。这位知情人士表示,很多时候,小厂就是在做一锤子买卖——只能卖一波,因为质量太差,根本不会有人回购。
并且他表示,随着国内监管的力度越来越大,被查抄的小厂也越来越多,发展到目前就是“很多小厂根本就不敢做封闭式换弹小烟的精工 ,只要打上原厂标,一查一个准,开放式在国内本身就卖得不好,等到新政落地就直接无了,再去精工也没什么利润了”。
他表示,目前珠三角地区的一部分小厂,已经开始瞄准了海外市场,开始转型生产一次性小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