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OS资讯网

监管“靴子”落地后的电子烟市场:告别野蛮生长,未来的征途是星

临近新年,有一则意外的消息: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近期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企业制造占全球电子雾化产能的95%以上,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一新生行业,是如何发展得如此迅速?

“高速扩张”与“野蛮发展”阶段的电子烟市场

新生的行业往往会在高速扩张时期经历野蛮发展的阶段。历史不长的电子烟行业也不例外。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6-2020年全球电子烟销售额逐年增长,从2016年的92.7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96.2亿美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这一未来的“千亿蓝海”吸引了进军产业的数千品牌开始互相厮杀,暂时的领先者和新进入方,各有其面前的机会和困局。

从去年(2020)数据看,全球销量排名前三的电子烟企业依次是JUUL、英美烟草、帝国品牌公司。排名居首的JUUL原本是美国电子烟公司PAX Labs在2015年6月推出的一款电子烟,属雾化电子烟,推出时曾斥巨资宣传,也广邀KOL推广,迅速在美国市场中取得巨大成功,并在2017年7月独立出来,2018年底获得万宝路母公司奥驰亚集团以380亿美元的估值进行投资。

三年过去,据奥驰亚2021三季报,JUUL目前的估值约为49亿美元,比起巅峰期估值已经缩水90%。

JUUL踩过的“坑”和“红线”包括但不限于在未成年人中销售电子烟产品、产品缺陷和对健康的危害问题。其曾经进军中国,但因2019年末生效的电商禁售新规而失败,在印度,其同样因为监管政策和昂贵的定价折戟而归。即使是销量全球居首的品牌,仍面对着供应链限制和组件部分短缺、剥离投资或撤销交易等多维度风险。

中国的企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同样经历了“野蛮发展”的阶段。

依托强劲的轻工业基础和劳动力优势,其发展速度不容小觑。2018年开始,电子烟品牌如雨后春笋涌现,并迅速成为明星投资机构的座上客。那一年大洋彼岸被高调投资的JUUL也给了行业不少信心。

但在产业从无到有的路上,即使是暂时领先的国内龙头也不能够做到“躺赢”。

经历三年的浮沉后,目前国内电子烟制造及品牌企业已经超过1500家,电子烟零售网点超过19万家,电子烟供应链及周边服务企业达到了近10万家。这其中仍然有着质量不过关的“三无产品”。

在零售端,不同品牌代理商的同行竞争也趋于白热化,有人赔本转行,有人用不法手段获客,甚至有少部分不法商家利用电子烟的噱头,向青少年售卖新型毒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孙承业就已表示,“市场上流通的电子烟口味多达1.5万余种,制作工艺、添加物质、电池安全等都没有规定”、“整个行业处于无序状态,需要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

随后,2021年内,对于电子烟行业规范化监管政策接连落地。

告别“无证上岗”阶段,电子烟行业万象更新

对于每一个发展到一定规模的行业,为了结束无序发展和行业乱象,监管政策都会如期而至。

起先,面对愈演愈烈的呼吁,2018年8月,国家层面上首次针对电子烟发声,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2019年11月,为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发布通告,要求电商平台下架电子烟产品。自此电子烟在国内开始了线下品牌专卖店时代。

时间来到今年,2021年3月,工信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同起草《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加强了对中国电子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