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记者:李荣华
作者:李荣华
多年来,深圳电子烟产业是一个不为人熟知但发展速度惊人的产业。
从2003年开始,电子烟产业在中国快速发展,而深圳凭借电子与外贸产业链优势,成为全球电子烟之都,占有90%的产值。
但是,过去18年里,电子烟法律法规一直欠缺。直到最近,一则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的消息,将中国电子烟的监管风暴再度卷起。
3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拟定在《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下称“条例”)附则中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五条:“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电子烟产业链
寥寥数字,引起电子烟上市公司股价震荡,也让公众聚焦电子烟产业何去何从。
在一个月征求意见时间里,南方+查阅资料,采访了与电子烟相关的各界人士,在此呈现中国电子烟产业历史及深圳电子烟产业特点、各界对深圳电子烟监管的建言。
从代工厂到自有品牌,电子烟产业更趋内循环
公开资料显示,1963年,美国人HerbertA.Gilbert取得一款“无烟气、非烟草卷烟”的专利设计,标志着电子烟概念的问世。但该专利一直无产品进入市场。直到2003年,中国药剂师韩力申请了一种非可燃性电子雾化香烟的发明专利,韩力也被国内外普遍认为是现代电子烟发明人。
据世卫组织数据,在中国有超过3亿烟民,占世界总吸烟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疾控中心数据介绍,2020年中国电子烟的渗透率仅为1%,而美国的电子烟渗透率已达13%。加之近年来传统烟草市场受控烟政策影响不断压缩,导致业内对电子烟市场前景较为看好。
近年来,头部电子烟品牌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保持高速增长,有的毛利率保持在35%。根据工商查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超4.7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电子烟、电子雾化器”。
2017年之前,中国电子烟产业以出口为主,之后内循环趋势加快。虽然该行业良莠不齐,但从2018年开始,技术创新推动了尼古丁盐、封闭式电子雾化器、加热不燃烧烟草等多样化产品的出现。
目前,国内头部电子烟企业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代工模式,开始专注设计研发和规模化、自动化产线升级改造,打造自有品牌。记者接触过的思摩尔国际、雾芯科技、火器、造雾者、唯它等品牌都有类似发展轨迹。雾芯科技向记者介绍,目前,该公司拥有专职研发人员近百名;在全球申请专利逾5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50%,是国内专利申请数最多的独立电子烟品牌。
电子烟的健康风险一直是社会关注焦点。近年来,学术界在加强电子烟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生命科学研究,一些头部电子烟企业也在筹建科学实验室,有待突破性研究成果出现。
供应链和人才占优,深圳成全球电子烟之都
近年来,受禁止网售政策影响,电子烟在国内加快线下铺店,尤其在深圳,过去半年不到,不少街巷、商场,出现电子烟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