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美琳
实习生:贝佳格
一个工作日的清晨,王君即将走进地铁站入口。她突然停下脚步,将手伸入包内,手指绕过了工牌,伸向电子烟杆。在向前涌动的沉默人潮中,她猛吸了两口。眼前的白雾缓缓升腾而起,如同北京初秋的阳光。
“如果可以,我还是想戒烟。”王君今年28岁,至今已有3年半烟龄,3个月前开始接触电子烟,从此电子烟成为纸烟的替代品,“已经融入生活很深了”。
王君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找烟杆。她尤其喜爱清凉的口味,强烈的击喉感一次次使她从睡梦中清醒过来。“生活太难了,只有先抽几口烟麻痹一下自己,才能开始一天的生活。”
像王君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继奶茶瘾、咖啡瘾、盲盒瘾后,电子烟成为年轻人上瘾经济的主力军。外观、口味、广告语无一不戳中年轻人的嗨点,桂语茶香、热烈蓝莓、鲜叶甜粽、可口青瓜……多样口味搭配赛博风外壳,每一款都挑动神经令人蠢蠢欲动。
对于资本而言,“上瘾”却是实打实的好生意。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电子烟市场规模为5.5亿元,2020年增至83.8亿元,八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2.5%,预计2021年将超过100亿元。
电子烟氤氲中的年轻人,沉迷之余却又保持清醒。“电子烟的最大作用,是给烟民戒烟、替烟,以一个相对健康的方式获取尼古丁,绝对不是给年轻人踏入吸烟的队伍提供更低的门槛。” 知乎上,一位名为Hec的网友如此回答。
抽电子烟的年轻人
2019年11月1日,国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电子烟电商销售渠道、线上广告被全面禁止。
然而,这似乎并没有阻挡电子烟在年轻群体中以社交方式继续扩散。今年4月,王君有一次出门没带纸烟,随口尝了一下朋友的电子烟,从此就加入了电子烟大军。
“悦刻、柚子、魔笛的烟杆都集齐了,”王君告诉记者,她有一个饼干铁皮盒专门收集烟弹。“有一天看到盒子快塞满,我甚至感觉有些罪恶:是不是对自己的身体太不上心了?”王君现在抽的最多的是魔笛电子烟,烟弹口味多样,茶味和芒果味是她的最爱,“天气转凉之后喜欢抽绿豆沙的,肺里暖和。”
与王君经历类似,刘靓也是在今年一次酒吧聚会中抽了一口朋友的电子烟,“尝了一下觉得还行,很方便,不用买打火机不用抖烟灰,抽完身上和手指也没有烟草味。” 实际上,刘靓在尝试电子烟之前并没有抽烟的习惯,于她而言抽电子烟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减压,“有一次和很久不见的朋友聚会,中途大家抽烟,好几个不约而同地拿出了电子烟抽。”
王君抽烟主要为了缓解工作压力。她告诉记者,工作压力大时她三天可以使用完一个烟弹。从普通烟转向电子烟主要因为后者携带更加方便、没有臭味且口感更丰富。“也不怕污染空气了,以前抽纸烟的时候,家里的猫都会眯眼睛躲开。随时换烟弹也比较方便。”现在,她每月平均使用6-8个烟弹,花费在200-340元之间,而此前抽普通烟时一个月抽4-5包,单包价格在20元左右,“算成本的话比以前是贵了的。”
电子烟以一种“潮流”“时尚”的生活方式,让众多年轻人为之趋之若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研究员肖琳表示,截至2019年,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使用电子烟的人数约在1000万。使用电子烟的人群主要以年轻人为主,15-24岁年龄组的使用率最高。就获得电子烟的途径而言,截止到2019年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比例占到了45.4%。
王君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悦刻的一则广告。“图片很醒目,广告里的人看起来年轻又有活力,仿佛抽电子烟是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抽一口就能够来灵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