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界的两朵奇葩,值得留下姓名
18年至今,电子烟行业仿佛凿开的油井,各色品牌喷涌而出,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个新的电子烟品牌官宣发布。
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代表这个行业正在做大,正在受到众多创业者的关注。
笔者曾意淫:即使这些人全部失败,这些企业的员工都将成为最忠实的电子烟宣传者,他们最终会像种子一样洒向全国各地为中国的电子烟普及做出贡献。堪称现代史上最硬核广告。
唯一让笔者感到意外的是,这些林立的新品牌,画风却惊人的统一
300块钱一张的形象照
两千块钱注册个公司
百度百家号发一篇文章,标题也往往是“XX电子烟获得XX万元融资”
一个品牌就这么立起来了
喜雾、雪加、小野、雪茄、喜客、青岚、美氪······
汉语实在太复杂,以至于“做一个电子烟品牌最难的事情,就是起名字”。
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画风,笔者只从数年前疯狂的微商身上曾经见到过。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这些新兴品牌,其实有前车之鉴可供参考,那就是山岚和YOOZ。
山岚电子烟一经问世,受到了业界极大地关注。它也最早掀起了电子烟行业用“创始人当IP”的风气。
电子烟界的山岚,像极了手机界的锤子。是一家明显的“设计力过剩”的企业。而在大肆宣传之后,山岚似乎不复过去的风光。电商和线下出货量都被同行以“量太小了”评价。
yooz更是一时风头无两,4月深圳的国际电子烟展会上,yooz买下了最多的广告,显得豪气十足。明星创始人的这一招,用在两位颇具话题性的人物身上,更比山岚技高一筹。
但是如今yooz也陷入了渠道困境之中,线下渠道争抢败给了几个同行。线上业务也一直不温不火。微商,似乎成了他们最后一个靠谱的选择。
早在3个月之前,笔者就预测“凡是搞微商的电子烟品牌,只会越玩越弱”。果不其然,几轮融资失败之后的yooz被曝联合创始人,原“黄太吉创始人赫畅”黯然退场,反手创立了新品牌LAMI,首轮预售后再无影踪,令人不解。
“战略性亏损”带来“战略性疲劳
时间尚早,我们很难就此做出结论,如今的XXX就是上一个XXX。
但是在这个新兴的行业里,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投资人,笔者建议都应该更理性的看待这一场“瘾品狂欢”。
中国人经历了共享单车、区块链、VR。我们似乎有点忘记了中国人血肉里的一项基因——本分。
京东、瑞幸、滴滴之流“战略性亏损”,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让中国人对“战略性亏损”产生了“战略性疲劳”。
是时候歇口气了。商业的本分,无非“赚钱”二字。
电子烟行业里,现在谁还在本本分分的赚钱呢?似乎没有人想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