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OS资讯网

国内最新首份电子烟可能有害成份研究进展报告出炉

国内首份电子烟可能有害成份研究进展报告出炉,电子烟又名电子烟碱传送系统,是一种将电子烟烟液经雾化器雾化向呼吸系统传送烟碱和/或其他物质的产品[1]。近年来,电子烟得到迅猛发展,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第七次缔约方大会的报告[3]表明:3015年全球用于电子烟的开支为100亿美元;其中美国、英国分别占56%、13%,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波兰共占31%每个国家的贡献率为3%~5%);此外,30岁以下的青少年使用电子烟的比例逐年上升,从3013年到3015年,佛罗里达州和波兰非吸烟青少年使用电子烟的人数分别增加5倍和8倍,使用率分别达6.9%和13%[3]。

电子烟的法规监管方面,部分国家/地区尚未明确电子烟的分类,法律地位不明确,法律监管不统一;部分国家/地区采取一定措施进行监管,如完全禁止电子烟,或按照烟草制品、消费品、医疗产品或其他类产品等形式管制电子烟,而目前开展监管的国家或地区多处在法律层面,具体的技术要求较少,烟具和烟液生产用原料、生产过程和产品也未得到充分管制,其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3]。

目前,电子烟的风险研究主要侧重于烟液和气溶胶中有害成分分析,关于同卷烟主流烟气中有害物质的比较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关于烟液、烟具和气溶胶中化学成分的风险研究文献和相关法规的收集、分类、比较和分析,对电子烟中化学成分风险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为电子烟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

关于烟液中的化学风险主要包括烟碱含量标识不准确、醛酮类化合物、挥发性化合物、烟草特有亚硝胺和金属元素等方面。

1.1烟碱含量标识不准确

共有16份文献报道了烟液中烟碱含量与标识不一致的问题,涉及544个样品,具体见表1,可以看出,标识的烟碱含量与实际含量差别较大,偏差范围为-100%~105%。例如,Cheah等[9]检测了30个烟弹的烟碱含量,其中1个标识烟碱含量为6mg/烟弹,检测值为13.3mg/烟弹,1个标识烟碱含量为34mg/烟弹,检测值仅为3mg/烟弹;Goniewicz等[15]检测了标识为“纯烟碱”的烟液,烟碱含量仅为150.3mg/mL。

1.3醛酮类化合物

低分子醛类化合物是一类对呼吸系统有强烈刺激作用的有害物质,特别是甲醛、乙醛、丙酮、丙烯醛、邻甲基苯甲醛、丙醛[30];其中,甲醛、乙醛分别被IARC列为1类、3B类致癌物[31]。法国标准化协会(AFNOR)发布的“XP D90-300-3:电子烟烟液相关要求和实验方法”、英国标准化协会(BSI)发布的(PAS 54115)“电子烟、烟液、电子水烟及直接相关产品等气化产品的生产、进口、测试和标识——指南”和美国电子烟烟液制造标准协会(AEMSA)制定的“电子烟烟液制造标准”均明确禁止向烟液中添加甲醛、乙醛、丙烯醛[33-34];此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的“电子烟入市申请指南(草案)”也要求关注烟液中上述3种醛类化合物[35]。Vincent等[36]采用LC-UV/MS法检测了14个品牌的43个样品中的醛类化合物:甲醛含量0.1~9.0μg/g(检出率100%);乙醛含量0.05~10.3μg/g(检出率100%);3个样品检出丙烯醛,含量为0.18μg/g、0.31μg/g和1.03μg/g。Lim等[37]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GC-MS法检测了335个烟液中的甲醛、乙醛和丙烯醛含量,其中甲醛含量0.03~10.09 mg/L(平均值3.16 mg/L,检出率93%),乙醛含量0.10~15.63 mg/L(平均值4.98 mg/L,检出率100%),所有样品均未检出丙烯醛。陈刚等[38]采用HPLC法测定48个烟液中的甲醛、乙醛和丙烯醛含量,检出率分别为87.5%、97.9%和8.3%,最高含量分别为1.3 mg/L、1.69 mg/L和9.45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