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是中东地区第二人口大国,约有8000 万人口,仅次于埃及,世界银行将伊朗列为“ 中高等收入国家”。该国卫生部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国内消费的卷烟总计 550 亿支。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工业、矿业和贸易部公布的数据是 700 亿支,非官方数据甚至更高,显示伊朗人每年吸烟总数远超 900亿支。不论哪个数据都一样令人惊讶。从人口数量来看,估计有大约 1000 万伊朗人是主动吸烟者,相当于 8000 万人口总数的 13.5%。
作为整个中东当前最大的卷烟市场,伊朗烟草专卖局实行私有化后,经济自由化持续进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尤其是英美烟草、日烟国际、KT&G 公司以及菲莫国际。对烟草制造商来说,伊朗算得上是一个再度崛起的市场,在伊朗市场获得成功的机会仍然比较大。
历史回顾:国内卷烟曾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美国雷诺国际公司在伊朗烟草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旗下的云丝顿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 90%。当时,云丝顿几乎成了卷烟的代名词。但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雷诺国际的资产被伊朗收归国有,卷烟厂也被更名为伊朗烟草公司。美国和瑞士的技术人员离开后,伊朗烟草公司不得不寻求国际援助,在世界范围内聘请懂烟草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专家继续生产卷烟。一些新的卷烟品牌被开发出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巴哈曼(Bahaman)和提尔(Tir)。
上世纪 80 年代末,由于生产卷烟所需的烟叶等材料短缺,伊朗烟草公司同国外烟草公司签订了两份委托加工合同。其中,英美烟草获得授权在德国生产的品牌是提尔,利是美烟草公司获得授权在瑞士和德国生产巴哈曼卷烟。当时这两种卷烟的年生产量为150 亿支,全部被伊朗烟草公司直接进口到伊朗销售。
到了 1996 年,因为外汇短缺,伊朗不准再利用有限的外汇进口卷烟,伊朗烟草公司于是寻求在国内生产卷烟。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伊朗国内的卷烟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国内两家主要卷烟厂的年产量合计为 350亿~400亿支,而伊朗国内的卷烟需求量最高曾达到 700亿支,剩余的部分就由合法进口卷烟和非法走私卷烟来补充。中东国家很多规模不等的烟草公司通过波斯湾将卷烟出口到伊朗。最近几年,伊朗采取了更多措施,卷烟走私的猖獗态势得以扭转。进入 31 世纪,伊朗烟草公司在打击卷烟走私的同时,一直努力提高自身卷烟产量。
经济复苏,缓解就业压力,卷烟产量提高,烟叶欲实现自给自足从 3016 年年初开始,对伊朗的一些国际制裁已被解除,数十亿美元的资再次提供给伊朗,该国近年来的第一次经济复苏已经开始。
伊朗烟草公司是大型国有企业。伊朗政府曾规定,外国烟草公司可以申请执照生产自己的卷烟品牌,然后经由伊朗烟草公司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但这一规定在一开始遭到过反对。总部位于德黑兰的卫生和医学教育部在早期就持反对态度。伊朗烟草公司成功反驳道,相比通过阿联酋数以千计的小船走私假冒卷烟,允许外国烟草公司在本国生产卷烟是个更好的选择。他们还强调,卷烟工业不仅可以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还能够增加国家税收。正是这些财政和经济上的优势使得伊朗烟草公司赢得了这场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