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世卫组织持续近七十年的科普和宣传之下,吸烟有害健康几乎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道理,绝大部分医生都会劝患者戒烟。然而,对戒烟工具的选择,在国内,可以说90%的民众不知道,甚至反感药物戒烟。就拿医学工作者来看,根据笔者观察,预计也有超过50%的医生不明白药物戒烟是怎么一回事,在临床工作中推荐的戒烟方法永远是“冷火鸡疗法”(干戒)。对戒烟药的认知远不如止痛药和避孕药,而民众对止痛药和避孕药的认知已经低得可怜了。
药物辅助是戒烟门诊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临床指南推荐的三种主流戒烟药是医生帮助患者戒烟的有效工具。然而,药物说明书中冰冷的数据始终无法打消戒烟者对药物的恐惧,看诊过程中,戒烟医生往往会花大量时间向患者讲解药物知识。近来,笔者浏览诸多关于戒烟药的科普文章,尤其是丁香医生、春雨医生等业界颇有影响的平台,发现他们对药物的介绍往往停留在说明书或者学术话语之内,很难引起患者共鸣。这里,笔者就根据临床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谈谈患者使用戒烟药是怎样一种体验。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推荐的三种一线戒烟药包括尼古丁替代疗法、伐尼克兰(畅沛)和盐酸安非他酮。由于尼古丁贴早年退出中国医疗市场,临床应用极少,直观感受比较缺乏,这里主要通过搜索相关信息进行总结。伐尼克兰(畅沛)和安非他酮在我院均有使用,主观感受就比较深刻真实了。下文分别介绍。
1、伐尼克兰(畅沛):
在戒烟前就开始吃药,在吃药初期不要想着一定要把烟戒下来。基本上吃药第4至10天就能明显感觉抽烟口感变了,有的说是像嚼稻草,有的说是像在吸泥土。这时候抽烟渴求也明显降低,烟瘾来袭次数减少。用药者往往会惊讶地发现,抽验数量减少了,一根烟抽一半就扔了,原来必须抽烟的时点(比如说早晨刚起床后)现在也没怎么抽了,就好像忘了要抽烟。时间再长一点,甚至闻到烟味就感觉恶心。这就是比较理想的药物疗效了,这个时候可以在第8天到第15天选择一个时间完全不抽烟,从此再也不吸了。用药总是有不良反应的,最常见的就是恶心,几乎三成的用药者都有这个体验,而且越抽烟越恶心。恶心感一般出现在吃药后一小时内,症状较轻,很快消退,自己觉得忍受得了就没啥事。我们通常建议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初次开药只拿一盒,看看自己能不能耐受,可以耐受就继续吃。吃三个月,戒烟超过两个半月,也就可以停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