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OS资讯网

饱受争议的电子烟,到底暗藏什么真相?

关于电子烟的争议,自诞生至今就从未停止。尤其是2021年电子烟深受“上头”“假装减害”等负面舆论冲击及监管趋严等影响,甚至有些媒体罔顾科学、捏造歪曲电子烟,成为哗众取宠的一份子。

那电子烟这一新生业态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电子烟“偏见”缘起

此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继“网上禁售令”及《未成年人保护法》新规后,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电子烟的监管力度。





事实上,监管之所以关注电子烟行业是因为市面上流通的各类电子烟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危及消费者健康。

监管意见一经出台,关于电子烟的讨论热度空前,但大多数讨论直接绕过行业监管规范等问题,给出“电子烟致癌率增加”、“电子烟需要被禁止”的武断定论。

从第一支电子烟问世起,短短十余年,电子烟行业已发展成全球性产业,更是在2016年被《时代周刊》评为“25大最佳发明”。原本是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新事物,却因行业乱象与大众媒体误导,让消费者对电子烟的偏见越来越深,离真相也越来越远。

经专家统计,大众对电子烟的偏见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电子烟会让更多非烟民吸烟;电子烟不能帮助戒烟;电子烟比香烟更有害。

近些年,某些媒体故意夸大扭曲电子烟的真相,如在全文没有给出任何科学证据的情况下,就直接发出“研究机构认为电子烟比香烟致癌率高7倍!”的言论。更有媒体表示,电子烟中的尼古丁具有成瘾性,存在“门户效应”,让原本不吸烟的人,因接触电子烟而产生对尼古丁的依赖,最终成为传统卷烟的使用者。





△ 图:大众媒体毫无根据报道电子烟比香烟致癌率高7倍

一传十,十传百,在“虚假”报道的影响下,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开始从政策上一刀切禁止电子烟。

但最后,这些言论都被权威机构证实为缺乏科学实验与数据支撑的片面虚假报道。2020年,福布斯媒体集团主席、《福布斯》总编辑Steve Forbes(史蒂夫·福布斯)在《What’s Ahead 》节目中指出“反对电子烟的运动建立在大量错误信息和彻头彻尾的谎言之上”





电子烟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关于电子烟的争论从未停止,究竟什么才是真相?

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发布的电子烟专题报告中,电子烟的官方定义是“电子尼古丁传输系统”,因不含烟草和焦油,也不会带来香烟燃烧时的有害物质,世卫组织将其与传统卷烟区分开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以产品中的有害成分为基础进行排序,“传统香烟>IQOS类